中国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拉高整体出口增速2个百分点,新动能作用明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中国经济的反弹毋庸置疑。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银行(央行)调查局中国经济组日前发布报告指出,民间消费和基建、制造业投资将带动中国经济今年实现复苏。12月,中国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了9.2%。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预计,消费将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外媒指出,中国一系列经济数据是充满希望的信号,中国经济稳健复苏,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美国《华尔街日报》关注到,今年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
《金融时报》称,中国3月份的PMI指数也超过预期,表明中国的零售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活动都出现大幅增长。对亚洲开展业务和出口产品的公司将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益良多。美国商务部通常会根据不断完善的信息对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三次估算。
美媒分析认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受私人库存投资减少影响,企业通常在对未来经济前景不乐观时减少库存。数据显示,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1.1%,而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3.2%和2.6%。今年3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的水平。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比此前预想更加增长乏力,高利率以及信贷条件收紧预计会将经济带入轻微衰退。
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27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1.1%,低于市场普遍预期。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依然强劲,美国经济仍具韧性。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3.7%,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增幅较前一季度明显收窄;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下跌4.2%,该数据已经连续8个季度下滑。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修正值将于5月25日公布美媒分析认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受私人库存投资减少影响,企业通常在对未来经济前景不乐观时减少库存。今年3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的水平。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依然强劲,美国经济仍具韧性。美国商务部通常会根据不断完善的信息对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三次估算。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27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1.1%,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比此前预想更加增长乏力,高利率以及信贷条件收紧预计会将经济带入轻微衰退。
美联储同时暗示本轮加息接近尾声。数据显示,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1.1%,而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3.2%和2.6%。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3.7%,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增幅较前一季度明显收窄;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下跌4.2%,该数据已经连续8个季度下滑。此外,净出口拉动当季经济增长0.11个百分点;私人库存投资拖累当季经济增长2.26个百分点。
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修正值将于5月25日公布。这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的第九次加息船舶订单质量明显提升,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截至3月底,全球共交付了6艘24000TEU(标准箱)级集装箱船,全部由中国船厂建造;我国船企抓住汽车运输船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包揽了今年一季度全球24艘汽车运输船建造订单。一季度我国新接船舶订单结构优化,修载比(修正总吨/载重吨)达到0.485,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
2022年以来,我国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即采用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的船舶)占比约50%。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62.1%和45.3%,均保持世界第一。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
船舶订单质量明显提升,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一季度我国新接船舶订单结构优化,修载比(修正总吨/载重吨)达到0.485,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截至3月底,全球共交付了6艘24000TEU(标准箱)级集装箱船,全部由中国船厂建造;我国船企抓住汽车运输船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包揽了今年一季度全球24艘汽车运输船建造订单。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62.1%和45.3%,均保持世界第一。
2022年以来,我国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即采用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的船舶)占比约50%。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
13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1个行业减亏,28个行业下降,1个行业由盈转亏。13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604.5亿元,同比下降5.8%;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0207.6亿元,下降2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355.4亿元,增长33.2%。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18万亿元,同比下降0.5%;发生营业成本26.52万亿元,增长0.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86%,同比下降1.30个百分点。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67.4亿元,同比下降21.4%(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8.23万亿元,同比增长7.7%;负债合计90.37万亿元,增长8.3%;所有者权益合计67.86万亿元,增长6.8%;资产负债率为57.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92.4亿元,同比下降16.9%;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290.3亿元,下降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18.1亿元,下降24.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94.1亿元,下降23.0%。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0%;产成品存货6.14万亿元,增长9.1%。。
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7.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4.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4.9%,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0.1%,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8.4%,汽车制造业下降24.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0.6%,纺织业下降34.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4.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57.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7.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97.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由盈利转为亏损。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4元,同比增加0.9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9元,同比增加0.36元。
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9.3元,同比减少6.7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69.5万元,同比增加3.8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6天,同比增加1.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1.8天,同比增加6.4天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4元,同比增加0.9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9元,同比增加0.36元。
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8.23万亿元,同比增长7.7%;负债合计90.37万亿元,增长8.3%;所有者权益合计67.86万亿元,增长6.8%;资产负债率为57.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13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604.5亿元,同比下降5.8%;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0207.6亿元,下降2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355.4亿元,增长33.2%。